| 【致敬百年·致公情缘】谢玉培:私“逃”回国,结缘致公 |
| 发布日期:2025-09-04 |
|
作者简介:谢玉培,1936年12月生,籍贯福建安溪,缅甸归侨,大学学历,1989年6月加入中国致公党,高级工程师,退休前在常州化工涂料工业研究所工作。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极大地鼓舞了海外华侨,大部份在缅的爱国华侨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进步学校——缅甸勃生华侨中学,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952年,我从缅甸勃生华侨中学(初中)毕业时,已经立好了回国之志。记得毕业纪念刊上同学们对于我的评价和寄语:“谢玉培是本班最年轻的同学……读书努力,天资聪颖,尤其是对于数理化方面感到特别兴趣,可称为班里的数学家……希望他能再继续升学,加紧学习,加强体格锻炼,回到祖国去帮助建设。” 而我自己也在毕业纪念刊上写了一大段回国宣言:“一个人参加建国工作,必须有极大的决心,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我们是新中国的主人,在工作、学习中,不要为困难所吓倒,要在困难面前发挥高度的战斗精神,用群众的力量,把所有的困难克服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有效的成果。” 1952年,我驻缅大使馆领使萧岗秘书长到勃生市做爱国华侨的侨务工作,其中提到:周总理号召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并鼓励华侨送子女回国学习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父母原也主张送我和三哥回国学习,并为我们办好了回国护照,后却因族人议论“祖国虽已解放,但生活仍很艰难,缺吃少穿”而改变主意,舍不得我们离家吃苦,就把护照给藏了起来。可是,已经动了回国念头的我早已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飞回祖国。怎么办?我决定先斩后奏。初中毕业后,要到仰光读高中,我一边读书一边办理离境手续和回国护照,读完高一,未经父母同意,就一个人私自“逃”回国了。回国时,还不满十八周岁。 回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培养下,我响应毛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不忘回国时的爱国初心,努力锻炼身体,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在高中、大学阶段均获得“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1961年,我从南开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分配到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工作,终于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了。此后,无论是60年代的困难时期,还是在文革艰难岁月里,我始终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党为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潜心钻研,先后主持研制的多个新产品都投入生产,其中有两个新品种还得到了国防科工委、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我还多次被单位授予“年度先进科研工作者”称号。 1989年,我有幸接触到中国致公党。在对致公党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顿时感觉一定要参加致公党组织,因为致公党是真正的“侨”字号政党,于是当年我就申请并被批准入党。我一直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身为民主党派成员,我认真履职,积极参政议政,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在参加第七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后,我了解到缅华社会乃至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社会中侨情有新的变化,而东南亚华人群体和社团的作用和影响可能需要进一步重视。为此撰写了《关于加强对东南亚华人的侨务工作的建议》,受到常州市侨办的重视,并采纳我的建议,在宣传、文化交流和华文教育工作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我被选举为常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及常州市第十届工会代表大会代表。 1996年,我从工作岗位退休了,但我仍然积极参加致公党常州市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曾担任钟楼区基层委的委员,多次被市委会评为年度优秀党员。我还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主办的各类主题教育、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等。 今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回国七十一周年,谨以此篇《私逃回国,结缘致公》,纪念那段峥嵘岁月。 |
主办单位:中国致公党常州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