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国人的陋习在国外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等,以至于外交部发出了对出国人群的提醒。而在国内,以上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触目惊心。看着那些行为人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在汗颜的同时,又觉得非常地痛心:生于礼仪之邦的国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文明、毫无公德意识且无所谓呢?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对这种现象一直没有一种舆论压力。没人指责这些不文明行为,偶尔有人指责,也会遭人白眼,大家彼此彼此,形成了一种安全的、从众的心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要纠正这些不文明行为和观念,仅靠文明办、城管等政府部门显然是不够的,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一、大张旗鼓、锲而不舍地大造舆论,营造浓厚的公德意识的社会氛围。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注重群众性和针对性,如通过电视公益广告、大型公益广告牌、电子屏幕、宣传橱窗、新闻媒体等。只有设法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动员广大民众,检点每个人公德意识的不足,知耻而改,彼此监督,形成良好社会公德的舆论氛围。
二、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后,可适时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有严重不文明行为且屡教不改者,处以刑律,用以震慑。
三.从孩子抓起,让陋习从孩子身上消失。公德意识体现的是一种渗透到人的血脉的教养,幼儿园、小学应该特别重视文明礼仪的教育,将公德意识的教育地位置于文化课的学习之上,从小养成良好的生存习惯和与人相处的良好品性。
周 波:致公党员、常州红星大剧院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