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科技局 致公党常州市委会科技支部
(2007年10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包括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等六类创新要素。创新需要管理,管理促进创新。企业的创新管理是对六类创新要素的全面创新管理。全面创新管理是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持续竞争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M增加为最终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作为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有与无、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就常州市钟楼区企业技术创新及管理的现状作些分析,并就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做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钟楼区企业技术创新及管理的现状
“十五”计划以来,钟楼区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管理工作。2006年,全区有“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17家;属地内市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拥有“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12只,拥有“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62家;承担国家、省和市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91家;省、市民营科技企业81家;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3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有产学研基地27家;申请专利并实施产业化的规模以上企业(指500万元销售收入以上的企业)156家;申请专利402件,获得授权224件;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全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总数为255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439家)比例达58.1%。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6.2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钟楼区企业在技术创新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技投入不足。区内企业自有资本普遍较少,不仅很难从资本市场融通资本,也很难从货币市场中获得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普遍碰到资本实力短缺的瓶颈制约。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不到1.5%。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指标)的企业不到90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占企业年度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的企业只有近80家。而且研究开发投入中用于技术装备改造更新的比例相当高,真正用于技术研发的经费比例较低。
2.科技人员比例偏低。85%以上的规模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的比例达不到3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不到10%以上;全区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的比例平均值只有10%。
3.缺失内部科技机构。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只有4家、企业技术中心只有8家,企业自设和共建的各类研发中心有15家,只有30%的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专门的总工程师办公室、研究室、技术开发部门,60%的企业没有专职技术创新管理人员,30%的企业没有专门分管技术创新的领导。
4.缺乏科技创新的技术源。由于区内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薄弱,因而对外部技术与技术力量依赖性过大,缺乏稳定的技术源,而且很多企业都是依赖同一个“技术源”,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技术创新带来一定难度。
5.不重视技术创新,不会技术创新管理。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敢冒市场风险不敢冒技术创新风险、重产品生产轻技术创新、重资本轻人才、重短平快项目轻成果转化、重生产能力轻品牌创造能力、重纯技术开发轻技术创新管理的模糊认识。在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靠经验办事轻科学决策论证、重人治化管理轻规范化管理、喜专制式管理轻人性化管理、多封闭式管理少开放式管理、爱突击管理式管理不会常态化管理等问题。在实务操作中,不知道争取科技计划立项和项目管理,不注重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资料的管理,不会整合外部技术创新资源,不善于用好用足用巧现有技术创新政策,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技术创新相关的信息,重要信息被个别人垄断,造成企业创新资源失控。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以上问题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太重视或者没有技术创新,缺少技术创新计划和行为;另一类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对技术创新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既存在没有或很少有技术创新行为的问题,又存在对技术创新行为不管理、不会管理的问题。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有无技术创新观念是前提,有无技术创新行为是关键,有无技术创新管理是保证。因此,必须将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引导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进而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
技术创新是以企业可以利用的技术为中心,整合企业内部生产、设计、营销等要素,创造和传递新价值的过程,在这个新价值创造和传递的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得到培育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指企业技术存量的增加,更体现了企业整合技术、市场、组织、战略等要素推动价值创造和传递的能力。同时,技术创新中的新价值创造不仅包括全新价值的创造,如诞生一个新产品,还包括价值的增加,如通过改善工艺降低成本。
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宏观环境、竞争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技术创新层次等6个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种类的复杂性、技术发展的难以预测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分为4个阶段(总体部署、详细计划、具体项目运作、总结提高)和8个过程(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技术创新计划、技术创新项目组合、创意发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商业化、阶段性总结调整),整个技术创新过程表现出非线性发展和循环发展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以下子系统:创新的领导决策子系统、技术研究开发子系统、技术转移(成果转让)子系统、群众性技术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服务保障管理子系统。在这五大子系统中,技术研究开发子系统和技术创新服务管理子系统是最主要的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技术创新行为是技术创新管理的现实基础,技术创新管理是技术创新行为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行为反映的是操作层面上人与物的关系,技术创新管理反映的是具体层面上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人与人关系的改善有赖于人对物改造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人与人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人对物的认识与改造,即技术创新行为对技术创新管理有一种支撑性,而技术创新管理对技术创新行为有一种驾驭性。有人将这两个子系统称之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两大轮子、两个关键点,是十分有道理的。从钟楼的实际情况看,很多企业还没有技术研究开发子系统这个轮子,大部分企业这个轮子转的不快;而另一个轮子技术创新服务保障管理子系统,相当多的企业根本就没有。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的内容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涵义是: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出发,对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更有效地创造和传递新价值,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技术创新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技术创新管理是一种系统行为;二是技术创新管理是针对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进行的全面管理;三是技术创新管理有明确的目标。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际上是基于信息的影响因素与技术创新过程相互作用和不断调整的过程,该过程以持续的内外来源的信息输入和各种各样的成果输出以及不断的决策调整为主要特征。
技术创新管理子系统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根本途径。实际上,这个子系统又是自成体系的。有时为了表述方便,也有将技术创新管理子系统又称之为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对一般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机制:一是有序运行的科学决策机制;二是创新目标拉动机制; 三是项目立项评估鉴定管理机制;四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五是创新经费投入保障审计机制;六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机制; 七是利益驱动与激励机制;八是产、学、研合作机制;九是整合外部公共创新资源的机制;十是企业内部市场机制; 十一是风险约束和危机预警机制。
技术创新管理子系统分为内部互动管理和外部整合管理两大部分。
企业内部互动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围绕技术创新而开展的服务、保障、协调、管理活动。内部互动管理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决策、组织运行;技术创新的经费筹集、使用、调整及审计;科技创新的人才管理;技术创新商业秘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员工同业限制竟业合同管理;技术创新的标准化建构和管理;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与激励;产、学、研协同开发;技术创新档案、情报、实验资料管理;创新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管理;科技荣誉的申报和维持;科技政策的争取与落实等。
企业外部整合管理是指企业与外部创新资源的联系、互动、争取、协调、整合等。企业为搞好技术开发整合外部技术创新资源的互动活动主要有:第一.与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互动。包括科技政策的获得、 科技荣誉的争取、科技计划的立项、科技经费的申请、科技行为和许可等内容。第二.与科技行业协会的互动。包括行业科技信息的获得、行业科技创新的集群、行业技术障碍的破解、行业技术行为的律动、行业技术资源的共享等内容。第三.与社会科技公共平台的互动。包括技术交易中心、技术产权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情报所、科技信息中心、开放式实验室、专利数据库、项目数据库、大型仪器协作协会、政府科技网站、院地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等。第四.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互动。包括技术成果鉴定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利、商标、税务、海关等事务所,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认证机构,科技查新机构,行业许可证审定服务机构,咨询策划机构,广告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等。第五.与传媒、展会、机会的互动。包括平面传媒机构,电子信息传媒机构,本地展会,外地和海外展会,行业交流,学术论坛,政府会议, 社会免费培训等。第六.与大学大院大所的互动。企业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决不能停留于自我封闭的初始状态,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理念、共赢的思路,依托大学大院大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第一种是企业以委托研发等方式与大学院所签订合作契约,由企业提出要求、提供资金,大学院所负责项目研发,产权归企业所有。第二种是大学院所或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引进投资者成立企业。投资者不仅带来了产业化所需的资金,还引进了懂得市场化、产业化动作的管理团队。第三种是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使企业能够对院校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进行持续投入,也使科研更贴近市场需求,缩短了产品化周期。在这种科学合理的产学研模式下,大学、企业科研人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明确,企业逐渐成为了合作决策的主体,更为注重与科研院所的风险共担机制,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项目的选择、资源的整合,使得院校和企业结成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构建和运营的重点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是一个内容复杂、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当前,构建和运营好技术创新管理系统,对企业来讲,重点应解决“有事做、有人做、有平台做、有力量做、有能力做”的问题。
首先,企业要有技术创新战略、总体规划和奋斗目标。只有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计划,企业才能有效地引导技术创新及管理行为。企业可通过技术预见、情景分析、技术预测等方法制订技术创新战略;通过路径图、高标准定位、实物期权、项目组合管理等方法建立技术创新计划和项目组合方案。企业技术创新,前提是“有事做”,关键是“做对事”。企业家要树立靠技术创新创大业、靠持续创新永续发展企业的思想观念,早谋划、多谋划、细谋划企业技术创新大计,使企业技术创新有目标、有方向、有计划、有任务、有考核,真正解决技术创新“有事可谋”的问题。
其次,企业要建立一支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创新管理人才队伍。企业要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安全的内部环境;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不仅靠待遇留人,更要靠事业吸引人、感情留住人、成就激励人;注重人才培养,形成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动态的多维的人才激励方式;合理使用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当前,既要集聚一支数量合适、专业对口、结构合理的工程技术研究人员队伍,又要配置一支既有科技创新素养又会管理的技术创新管理队伍。没有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企业的技术创新无从谈起,没有技术创新管理人员,企业的技术创新不可能有序高效。因此,必须两支队伍一起建,两类人员一起管,从而解决技术创新及管理“有人谋事”的问题。
再次,企业要建有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技术创新机构。除了第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明确专门负责技术创新的企业分管领导外,要根据需要设立总工程师办公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开发部、知识产权管理部、项目创新部、技术档案室、产学研合作部、成果转化部、技术创新审计部等组织机构,切实解决技术创新及管理“有平台可做事”的问题。
第四,企业要有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技术创新没有合适的财力投入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应把技术创新经费投入纳入企业的中长期和年度财务计划中。企业应构建专门的技术创新财务系统,设立专门的账户和科目,建立技术开发费用的专门台账。要把技术创新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技术创新活动经费的比重等指标作为投入机制的主要考核指标。唯有此,才能有效解决技术创新及管理“有钱可办事”的问题。
第五,企业要有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技术创新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它制度互有联系、互相制约、互为补充。企业技术创新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主要有:(1)技术开发管理工作程序(包括技术开发管理工作程序图、项目开发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表、项目设计开发流程图等);(2)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包括市场产品开发构思流程图、新产品开发流程图、样品试产作业流程图、产品设计图管理表等);(3)产品开发控制程序(包括产品开发过程控制程序图、产品开发计划表等);(4)产品生产的工艺管理规定(包括制定技术标准工作流程图、产品技术标准构成图、工艺技术文件纺制流程图、工艺规程制订修订程序图等);(5)技术改造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改造管理工作流程图、技改项目论证工作流程图、技改项目实施报批表、技改项目验收评审表等内容);(6)技术引进管理制度(包括技术引进工作基本程序图、技术引进项目建议书等);(7)技术文件控制办法(包括技术文件资料管理流程图、技术文件控制流程图、技术文件更改程序图、技术文件更改许可单等);(8)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工作流程、专利管理办法、技术合同管理办法、科研档案管理规定、知识产权奖励办法、企业员工竞业限制合同、保密规定等内容);(9)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包括企业标准制定工作流程图、企业标准编号规定、产品合格证书签发规定、企业标准贯标流程图等);(10)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11)技术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制度;(12)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制度。以上技术创新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企业不一定要全部建立,也不需照搬照抄,但至少主要的程序和制度应该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技术创新及管理“有章法办事”的问题。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及管理的支持服务力度
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管理需要企业外部的支持、服务和保障。政府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社会提供氛围和转化保障,企业提供人力财力和组织保障,三个方面紧密合作,才能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基础,政府引导、社会倡导、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支持力度的大与小、服务水平的高与低、保障措施的有与无,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及管理。当前,从政府和社会层面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要采取各种形式、手段、方法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弘扬“支持创业、鼓励尝试、挑战风险、宽容失败”创业文化,摒弃“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陈规陋俗,强化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公众和企业员工的科技素养,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体系。从社会科研资源的整合、科技成果的转化交易、风险投资的进入与退出等方面,倡导社会资源进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个投入、产出、转化与受益的绿色通道。
2.完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后,国务院下发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的60条配套政策;2006年4月江苏省科技创新大会后,省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50条政策;2006年5月常州市科技创新大会后,常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40条政策意见;2007年2月,钟楼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的15条政策。要在全面落实以上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按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奖励的落实工作。特别是对企业设立的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中外合作研发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只要是真建设实运转,不管是否认定为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都要给予政策扶持。
3.搭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政府和社会要十分重视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在工作思路上,把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推进创新型企业相结合、与加强产学研联合相结合、与吸引培养科技人才相结合;在路径选择上,依托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院落所建设和运营技术创新平台;在创新源头上,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当前,可以采取官助民办的模式,打造十类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政务平台(科技企业信息网络服务中心);面向企业的社会化中介平台(各类行业协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各种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大型仪器协作协会等);融资和信用担保服务平台(企业融资和担保服务中心);企业家和职工培训服务平台(各类培训服务中心);产学研合作推进平台(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企业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企业投诉中心);技术查新成果鉴定项目申报服务平台(科技情报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咨询中心等);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无形资产评估中心、专利专利信息库、专利服务事务所等);人才工作服务平台(人才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联谊中心等)。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和完善以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工作机制,指导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鼓励企业加强重大专利开发,争创名牌,支持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组织标准的同时,着力推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进一步开展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利成果转化企业”活动。要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和专利保护费的标准,继续对专利申请费实行奖励补助。要大力表彰知识产权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5.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要加大对民族工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和支持力度。政府对自主创新品牌产品要优先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把本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允许政府保护幼稚产业的规定以及例外条款和保障机制,对民族自主研发的产品进行保护;对出口产品风险要建立预警机制,对倾销行为及时立案调查;要使国外滥用知识产权案例而使我国自主研发企业无端陷入纠纷的情况及时得到改变。
6.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采取计划、行政、基金、政策等措施,大力推动科技中介机构改构在组织、信息、人才等方面实现网络化,改变中介机构行业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使用的状况;要推进科技中介机构职能社会化,保持其“独立、公正”的地位;要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要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支持组建科技评估、科技法律咨询服务、科技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鼓励建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有条件的技术经纪人合伙成立技术经纪公司或技术经纪人事务所。通过构建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提供高水平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进而支撑和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地方科技产业发展。
7.强化创新统计监测评估。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统计、评估、监测。设计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各级政府、各企业的科技统计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对规模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提出行政强制性的科技统计要求。要按照常州市工业企业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做好统计工作。要特别重视企业科技费用投入、科研人员比例、科技机构设置、专利申报和授权数、科技计划立项数、高新技术产品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值占企业总销售值的比例等关健指标的考核。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优秀党组织等综合类奖项,一定要将科技创新指标作为必须考核的评比内容。对技术创新及管理特别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重奖。
总之,只要坚持不懈搞研发,持之以恒抓管理,统筹兼顾抓协调,
做到研究开发和创新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技术研发和创新管理人员两支队伍一起建,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种资源一起用,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两股力量一起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全面创新管理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核心竞争力一定会持续增强,创新型城区建设一定会得到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军:《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与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3.阮汝祥:《创新制胜》,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年1月版
4.刘常勇:《科技创新与竞争力?D建构自主创新能力》,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戴文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6.於敏:《生产管理职位工作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6月版
7.许庆瑞:《全面创新管理?D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8.范燕青:《创新创业,机不可失,做强做优,时不我待?D在常州市百家企业产学研合作推进会上的讲话》,2007年3月26日
9.陈劲、王方瑞:《技术创新管理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10.徐缨:《在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创新推进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2月28日
11.李子彬等:《中国中小企业(2006-2007)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4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