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窗口 >> 内容
永远的教诲
发布日期:2008-05-07  来源:致公党 浏览次数:  字号:〖
 

19829月至19852月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北京有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不辞劳苦三下江苏,帮助筹建致公党组织,他就是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常州的致公党组织就是在黄鼎臣等致公党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建立起来的。如今我也已是九十岁的人了,回忆二十年前的幕幕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1983年的初夏,江南绿树成荫,天宇郎然。致公党中央副秘书长赵平和廖信豪来到常州,他们此行是受致公党中央委托专门来江苏筹建地方组织的。我作为归侨、侨眷中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参加了市委统战部组织召开的座谈会。听赵平副秘书长介绍,自1925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以来,致公党长期为争取祖国富强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努力奋斗,是一个具有爱国爱乡、致力为公优良传统的民主党派。当时由于“文革”刚刚结束,很多人对“海外关系”、“民主党派”还是心存余悸,避而不谈的。会议一结束,到会的20多人走了一大半,发给每人一份的《致公党入党申请表》留在了桌子上,当时我也很犹豫,赵平副秘书对我说:“你是年纪大些,就带个头吧!”我拿了《入党申请表》回到家,前思后想,今天的会议是机械局陈伯名副局长亲自来找我的,对我参加致公党是持赞成态度的,想想赵平副秘书长在会上讲到,致公党的宗旨就是致力为公,这与我的想法也是吻合的。夜里,我填写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天早上,我按照赵平的吩咐,赶到常州小营前招待所赵平住的房间,经赵平同志审查后作为介绍人,履行了入党手续,并担任了致公党常州市临时小组组长。

致公党常州临时小组成立后,一无专职干部,二无办公场所,三无公章,一切从零开始。后经市委统战部协调,临时小组与新成立的民进常州市小组共同借用常州业余进修学校的一间教室,合署办公,就这样我们从两张桌子,一个电话机,开始了工作,直到1985年座落于双桂坊72号的常州政协大楼建成后,办公条件才慢慢改善。当时由于还没有致公党江苏省级组织,致公党常州市的工作直接由致公党中央领导。

1984411,常州迎来了83岁的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这时是黄老第二次来到江苏。此行他先后视察了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主要是帮助地方组织总结经验,巩固、健全组织。我和统战部的同志一道到火车站迎接黄鼎臣主席的到来,到了常州宾馆不久,时任中共常州市委书记陈玉英同志到宾馆与黄鼎臣亲切会晤,谈了一个多小时,气氛非常融洽,谈话涉及到当时的经济建设、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自身建设等方面。我作为致公党常州市的主要领导,亲眼见证了这次重要会谈。当时常州只有9位党员,全部受到黄老的亲切接见,大家感到无比荣幸。晚上,中共市委陈书记设宴招待了黄主席,对致公党中央黄主席来常表示热烈的欢迎。

黄老在与我市致公党员座谈中,强调要加强自身建设,致力为公,在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当好中共的挚友和诤友,把常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当听说我发挥特长,吸收国外微电脑技术用于柴油机、拖拉机、机床,提高了工厂设备性能和产品质量,黄鼎臣十分高兴,主动提出要到常州拖拉机厂、常州机床厂走走、看看。到了工厂,黄主席与正在操作的工人交谈,听到工人反映产品稳定可靠,工效提高30%时,他非常高兴和满意,认为致公党在常州建立组织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这年9月,致公党常州市工委会成立。

令我难忘是,在担任致公党常州市小组组长、致公党常州市工委会主委、致公党常州市委第一届主委期间,我当选为致公党八、九届全国代表和致公党中央华侨知识分子委员会会员,多次赴北京参加会议,得以多次见到了黄鼎臣。他在会议间隙曾与我相遇,他还嘱咐我,一定要听共产党话,跟共产党走,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能,与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黄老和蔼可亲的笑容和谆谆教诲我至今铭记在心。
 
主办单位:中国致公党常州委员会
邮箱:czzg609@126.com    苏ICP备10003730号-1
联系电话(组宣处:0519-8568396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