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在常州建立的致公党组织,犹如一株沐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里的新苗,成长着,洋溢着生机。经过“文革”扰乱,当时对于民主党派,社会上许多人不甚了解甚至是陌生的,承科老主委于1983年作为常州最早参加致公组织的6个人之一,且为主要领导,虽然他已是快60岁的人,但依然干劲十足,把党派的为社会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扩大了民主党派在社会上的影响。1985年,承主委调入致公党机关工作后,他思维敏捷,踏实敬业、平易近人的工作风格博得了大家的好评。那时,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外语人才紧缺,承主委抓住这一机遇,遵照“量力而行,拾遗补缺”的原则,以致公党“侨”、“海”为特色,以开办粤语班为起点,继而陆续开办了儿童英语班、跟我学会话班、走遍美国会话班、商务英语班、中级英语班、托福班、GRE等英语系列培训班。每每入夜,教室里灯火通明,书声朗朗,那种求学奋进、不甘落后的学习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激励着每一个人。致公党常州市委的办学渐入佳境,声誉鹊起,当时在常州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学英语,找致公”。为了使英语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致公市委和民进市委整合资源,联合开办“英语角”。在1986年的春风荡漾的日子里,在每个星期天上午,在风景如画、环境谧静的人民公园东北角的“英语角”便聚集着英语爱好者,他们用英语对话、交流,既锻炼了英语口语、听力水平,又增进了感情。民进市委、致公党市委还邀请英语老师、外籍朋友参与到“英语角”中来,帮助英语爱好者提高听说能力,同时还免费发放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靳羽西主持的英语节目《走遍世界》的中英文资料。1987年致公党市委借“英语角”凝聚的人气,又成功举行了全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爱好者踊跃报名,盛况空前,对赛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得者给予奖励。后根据学员要求,致公市委与市台联在人民公园里又办起了“日语角”,这些对培养外语人才、促进常州地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致公英语学校的日常事务异常繁忙,聘教师、排课时、选教材、跑书店、登广告、电话咨询、教室里的灯火桌椅、走廊边的自行车……事无巨细,样样要人管,为此,承科主委、罗清和副主委三顾茅庐,力邀致公党员毛韵华老师来学校管理校务,在学校一无校舍、二无教育基金、三无专职师资的情况下,1986年初,年近60岁的毛韵华来到学校走马上任了,她常说:“参加了致公组织,总得为组织做点事”。白天,她在办公室负责接待来报名的学员,上书店购教材、磁带、粉笔,或去报社登广告,或排课时等;夜晚,匆匆赶到租借教室的学校,安排上课事务,检查教室照明、听力用的耳机、学员的自行车是否停妥等等,无论春夏秋冬,毛老师常常顾不得吃晚饭,准时赶到教室,每天都要很晚才回家,甚至星期天还要赶到上海、南京购教材。为提高托福、GRE的教学质量,还先后邀请了承科的亲戚、美籍华人陈忆中(当时陈忆中在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讲课4个月)、美籍工程师汤姆?麦克贝、普里?赞诺(这两位工程师先后到致公党员蒋裕春所在的常州治金厂工作)为学员讲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个班开学或结业,都举行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承科主委、罗清和副主委、毛韵华老师等都亲自到场,鼓励学员珍惜学习机会,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每逢学员结业,还对成绩优异的学员进行奖励。在这十年的办学期间,毛老师因乳腺癌住院做了切除手术并化疗后,仅仅几个月,她又回到学校,她这种敬业的精神令师生感动不已,她以自己的行动诠解了“致力为公”宗旨,直到今天,一些学员对致公英语学校及承科主委、毛老师都还有着很深的情感,如现任常州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市委主委张云云;致公党员、留美博士、常州爱思特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晓慰;致公党员、留日博士常州东太平洋牙防所所长刘正秋等都曾是托福班的学员,他们心中都珍藏着对致公党的一份特殊的美好感情。
众人拾柴火焰高。致公党常州英语学校如此红火,还得益于致公成员的全线加盟,鼎立相助,特别是章贤信(已在美国定居)、蒋裕春、左成达、黄世荣、常慰增、法菊华、汪惠慈、胡维梅等同志,他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拧成一股绳,向着共同目标努力;他们为人师表,甘当红烛,不计报酬,发挥特长,与时俱进的高尚师德深深地感染着学员,为致公英语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致公党常州市委倾力为社会服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民主党派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还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国家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写下此段文字,谨以纪念我这改革开放30周年。
(邵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