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州在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和车辆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的情况下,还成为了我国柴油机、高速机车、变压器、牛仔布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这些优势为常州大学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
江苏省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全国前列,保持了工业中以集成电路、通讯设备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金融、物流等行业稳步发展;餐饮、商贸等传统产业持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继续保持旺盛活力,民营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江苏省快速发展的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需求,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这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常州大学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和经济上的支持。
长三角16个城市,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长三角凭借其拥有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学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2007年,长三角在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和京津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这里不仅民营经济活跃,也是外资的主要聚集地。这一块充满活力的区域为常州大学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常州大学城始建于2002年,是一个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高等教育园区,在校学生总规模约70000人。常州大学城在专业、师资、实训条件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专业设置上面,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有比较强的贯通性。
常州大学城的实训条件非常优越,目前城内高校所属的十五个实训基地全部集中在以一个区域内,称为“现代工业中心”,该中心还包括研发中心、测试中心、技术交易市场、产业园、江苏工业学院实验中心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软件学院所属软件园等,该实训基地也称“现代工业中心”,现为常州大学城6所高校共享使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开展了高职高专在校或毕业的学生升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作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常州大学城,条件优越,人才培养多样化,理应走在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前列,进行高职高专“专升本”教育改革。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以专接本对接为突破口,选择免试推荐的模式,加快为常州经济发展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
常州大学城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地域优势为常州地区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国现有的专科与本科教育对接的途径有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根据三种专升本教育形式的特征,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独特性,我们可以看出专转本和专接本是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深造途径。对于有提升学历要求的高职学生而言,除了专转本以外,可以更多的通过自学考试来获取本科学历。对于高职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选择高考进入成人高校学习深造。
2、专接本对接为突破口,选择免试推荐的模式,拓展高职教育的上升通道。
(1)免试推荐模式有利于拓展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免试推荐在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一直被作为选拔优秀本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专升本教育与本科免试推荐读研究生一样,都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基于这样一种共性,专升本教育也可以在三种传统升本形式外,另外增设免试推荐模式。这样可以为那些有深造意向、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高职学生拓宽新的升学通道。
(2)免试推荐模式可以摸索出一套新的适合高职学生深造的途径,对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职教育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在常州大学城范围内试行免试推广模式具有充分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支撑。这种模式试验成功后不仅对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升本教育都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
(3)免试推荐模式可以增强专升本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更有利于优秀学生深造、成才。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举办专转本教育的学校只限于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这就意味着高职学生如果想深造就只能升到民办独立学院去学习。在常州大学城试行免试推荐模式让一些特别优秀的大专毕业生进入到公办本科院校学习,这不仅可以增强专升本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更有利于优秀高职学生的深造。 2009年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