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的升级、技术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缺乏劳动技能、文化水平低的人群处于了城市生活的边缘。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和谐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人以为:我们常州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努力改造城市居住自然环境的同时,应该注重根据时代的特点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积极扶助弱势群体,促进全市和谐。
第一,要形成共同关爱的社会环境。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形成一种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没有常穷久富家”,他们都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对于改革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最根本的是广开就业门路,对特殊的群体能够制定特殊的就业政策,促进持续发展。通过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广辟就业渠道,积极救助,努力形成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好风气、好环境。
第二,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技能培训。要进一步改变就业观念,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实现再就业。对不到退休年龄、长期不能就业的人员,应当吸收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合社会保障,提高其劳动收入。
第三,积极扶助弱势群体中的青少年。对于达到初中文化以上的社会弱势群体子女,要组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大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和力度。建立慈善医院、组织社会募捐等;健全医疗保障机制,降低住院起付标准,扩大门诊特殊病科项目,专门为困难职工筹措大病救助的基金,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以解决弱势群体日常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
(顾征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