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致公党常州市委基本完成了对基层组织的调整换届,除了对戚区、机关支部进行换届外,将原直属11个支部按区域重新成立了12个支部,并成立了新北区基层委员会。此后,便启动“五项行动”,组织党员们积极投入“同心”实践活动:
一是参政议政献计策行动。对各支部、基层委员会实行专题调研课题招标制度,并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开展各项专题培训,三月份已完成了对新任支部委员、基层委员会委员及骨干党员的业务培训;继续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责制度;开展信息和社情民意质量提升活动;成立专题调研组,就我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开展调研。
二是创新创业服务行动。继续关注并服务海归创业创新;继续为创业企业引资引智引进项目。一季度已经为新北区成功引进了投资近2亿元、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的滨江国际商务广场项目,同时正在积极协调力争引进国家公安部《中国电子签章公安鉴定统一平台项目》。
三是致富奔小康行动。继续在本市做好致公党的品牌社会服务工程“致福工程”的同时,扩大影响,深化内涵,积极参与本党中央在贵州地区发起的“致福工程?关爱行动”,我市致公党员捐资10.5万元建成的金沙县沙土镇“致福工程”培训班首期培训已于3月初开班。同时我市致公党员还参加了为期3年、与当地学生结对的 “联系贫困学生、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本月中旬我市党员代表将赴毕节,与当地统战及教育部门交流,并看望被资助学生,向他们赠送《新华字典》以及学习用品。
四是致愿助学行动。“致愿社团”改变了 “一对一”零散的帮困助学形式,探索并形成了帮扶一批、影响一片,有助于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新的助学模式,我市兰陵中学致愿社团成立五年来广受好评,也因此成为致公党常州市委的品牌助学工程。3月9日,市花园中学“同心•致愿社团”成立,获得首期资助资金10万元,这标志着这一新型助学模式将在全市致公党组织中全面推广。
五是健康关爱行动。为我市退休致公党员和全市75岁以上归侨侨眷建立健康档案;组建由致公党员中的医生组成的健康服务志愿者队,并建立长效健康服务机制,定期为退休党员及归侨侨眷进行上门健康服务;以全市致公党员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筹建本委“关爱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