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窗口 >> 内容
远离抱怨 亲近美好---《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有感
发布日期:2012-09-20  来源:致公党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认真拜读了威尔鲍温所著《不抱怨的世界》,获益匪浅。威尔鲍温是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积极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多么神奇,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因此,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为什么会抱怨呢?“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觉察到抱怨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或至少觉得这样做不会带来什么坏处。希望通过抱怨得到好处的情形大至有三种:

1.希望通过抱怨能改变身边的人,一般是针对最亲近的人;

2.希望通过抱怨能获得同情和帮助,一般是对于较自己位置较高的人;

3.希望通过抱怨表现自己的优秀,一般是于自己同等地位或下位的人

这些抱怨一般都是我们有意识的说出来的抱怨。

还有我们无意识说出来的抱怨,比如抱怨堵车、抱怨天气不好、抱怨电视广告太多、抱怨待遇不如他人……说这些话时很明显我们知道并不能解决问题。天气不会因为我们抱怨就好起来,电视广告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就减少,我们只是说说而已,觉得说说无妨,并不担心抱怨会有什么不好。其实不然。

通过抱怨改变别人是不现实的,“你不能让另一个人改变。人们的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紧守住现在的行为,不肯放弃”。转贴

通过抱怨获得同情和帮助是得不偿失,因为得到的微乎其微,失去的却是最宝贵的信心,他人对自己的信心,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我们通过抱怨可能获得眼前的一点点小利益,但和失去的宝贵信任远远不能成正比,这是最亏本的买卖。     

还有一种抱怨是希望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有人会说:至少我不像某某那么糟。”潜台词是: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这种抱怨如同自夸,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爱吹牛的人。并且还有一个事实我们也须认清:我们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个缺点,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有。根据吸引力法则,我们能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很熟悉这一点。

无意识的抱怨,抱怨天气、抱怨堵车,我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更没觉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坏处,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样往往陷入作者所说的“抱怨轮回”(这样的现象将在未来自行实现)?D?D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这样一直反复延续,永无休止,消耗着宝贵的生命能量。

读后反思,自己也常抱怨,抱怨的原因也不外乎书中所说的情形。细细品味,抱怨其实没啥好处,而坏处却不少:损害人际关系、降低生活质量、减少生活情趣、淹没积极心态。因此说,抱怨要不得。我对自己说,从今往后,不抱怨、不指责、不讲闲话,积极投身神奇的“不抱怨”运动,收获健康、快乐、美好的未来。

 孙和英

 
主办单位:中国致公党常州委员会
邮箱:czzg609@126.com    苏ICP备10003730号-1
联系电话(组宣处:0519-8568396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