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窗口 >> 内容
私“逃”回国,结缘致公党
发布日期:2014-06-06  来源:致公党 浏览次数:  字号:〖
 

我能与致公党结缘,还得从十八岁那年私自“逃”回祖国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极大地鼓舞了海外华侨,许多人纷纷响应号召,回国学习、工作,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此时身在缅甸的我,虽然年龄不大,却已对祖国有了无限神往。

1952年,我从缅甸勃生华侨中学(初中)毕业时,已经立好了回国之志,还记得毕业纪念册上老师写我的话:谢玉培是本班最年轻的同学……读书努力,天资聪颖,尤其是对于数理化方面感到特别兴趣,可称为班里的数学家。……希望他能再继续升学,加紧学习,加强体格锻炼,回到祖国去帮助建设。而我自己也在纪念册上写了一大段“回国宣言”:一个人参加建国工作,必须有极大的决心。……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我们是新中国的主人,在工作中,在学习中,不要为困难所吓倒,要在困难面前,发挥高度的战斗精神,用群众的力量,把所有的困难克服过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有效的成果。

谁知事情并没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父母原也同意送我回国学习,并为我办好了回国护照,后却因族人议论“祖国虽已解放,但生活仍很艰难,缺吃少穿”而改变主意,舍不得我离家吃苦,就把护照给藏了起来。可是,已经动了回国念头的我早已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飞回祖国。怎么办?我决定先斩后奏。初中毕业后,要到仰光读高中,我一边读书一边办理离境手续和回国护照,读完高一,未经父母同意,就一个人私自“逃”回国了。回国时,还不满十八周岁。

回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培养下,我克服了语言、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勤奋学习,1961年正式从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系毕业,进入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所工作,终于能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了。此后,无论是60年代困难时期,还是在文革动乱的艰难岁月里,始终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地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989年,我有幸接触到中国致公党组织。在对致公党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顿时感觉找到了自己的组织,党组织能给我贡献自己才智的平台,也能给我指引和帮助,让我的政治觉悟得到不断提高。于是,当年就申请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并一直以党员的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为党为国贡献光和热。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我潜心科研,主持研制的十多个作品都投入生产,其中有两个新品种还得到了国防科工委、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身为民主党派成员,我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关注时事,撰写信息。在参加第七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后,我了解到缅华社会乃至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社会中,侨情已有新的变化,而东南亚华人群体和社团的作用和影响可能需进一步重视,为此撰写了《关于加强对东南亚华人的侨务工作的建议》,受到常州市侨办的重视,并采纳我的建议,在宣传、文化交流和华文教育工作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我多次被推选为常州市人大代表及常州市工会代表。

如今我已退休十八年了,仍然积极参加致公党组织的活动,还担任着钟楼区基层委员会委员的职务。我想,为党为国作贡献不分年龄大小,既然党派给了我们平台,我就会履行当初入党申请书上所写承诺,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身。

                            谢玉培

 
主办单位:中国致公党常州委员会
邮箱:czzg609@126.com    苏ICP备10003730号-1
联系电话(组宣处:0519-8568396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