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窗口 >> 内容
常州区域传统文化的特质
发布日期:2014-07-16  来源:致公党 浏览次数:  字号:〖
 

    龙城常州坐落于烟雨纷纭的江南,千年的文明铸就了水的文化。四季潮湿蒸腾着散不开的水气,鹧鸪振翅、小桥流水,十里荷花、百叶孤帆,天宁寺暮鼓的钟声荡漾着传说千年的浓艳。

水之清澈﹒水乡龙城……

常州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从隋代开通京杭大运河起,常州就成了“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交通枢纽。“十月江南风未寒,吴山楚水望漫漫。怪来青眼篷窗底,只向毗陵两岸看”的京杭大运河穿过龙城成为主干道,奔流着述说龙城的经济命脉。漕运带来了两岸的繁华,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而今的京杭大运河水域宽阔、航道畅通、百舸争流,沿岸修复和增添的延宾亭、半月岛、舣舟亭篦梁灯火牌坊、皇华亭(内有毗陵驿碑)、大码头等古迹使古运河重放异彩。

水之映月﹒桥梁龙城……

 自晋太康年问,常州建内子城,修护城河开始,经过西晋至明初四百余年的建设,常州逐渐形成了城中有河,城河相依的格局。有河必有桥,踏着条条青石板,穿梭于石桥水巷,在希望中找寻古桥的踪迹。桥作为古代文化遗产小小的分支,折射出了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也许不为人们所熟悉,但却像一颗渐渐湮没于尘世的星辰,散发着这城市古老的魅力。钓渚渡桥的娇小玲珑、影摇波底;西新桥的气贯长虹、天度轮势;怀德桥的风姿绰约、典雅温婉;同济桥的古朴庄重、水光遥接

水之婉约﹒古香龙城……

游走于那些曲折的弄堂,干净的石板里慢慢涌出碧衣荡漾的苔藓地衣,丁香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你会看到双桂坊、局前街,每一个名字都有着一段历史,每一条街道都有它历史的意义。南宁宝祜年间,霍超龙聪颖勤奋18岁时取得省试第一,因其少年成各受人敬慕,所以他住的地方便被称为“早科坊”。北宋时张彦直的四个儿子相继登科,常州郡守徐申便以五代时的五子登科的“灵椿丹桂”为典故,在这条街上建石牌坊,时称为椿桂坊。宋代乾德五年,宋维、宋绛兄弟同时中了进士,一时被传为美谈,后来又有丁宝臣兄弟同时登科,郡守宋蟾便把来贤坊改为双桂坊,是常州最老的街名之一。

水之深邃﹒文化龙城……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江南富庶之区、襟江带湖的常州,历来就以人文荟萃而被世人所艳称。早在春秋时期,季子多次出使中原列国,对各国的兴衰治乱颇具卓见;又到南北朝时,“治《礼》及《左氏春秋》”的齐高帝萧道成、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的梁武帝萧衍,促进了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还见唐宋以后,陈要、王安石等在常州兴建学校,“由是毗陵文学之盛冠东南”,常州的教育业已逐步发展;再观元代避乱吴中的谢应芳,“德望重于东南”,所著《辨惑编》、《思贤录》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直至清朝,文坛上同时涌现出了“常州今文经学派”、“常州回派”、“常州词派”和“阳湖文派”;晚清至今,盛宣怀、吕思勉、刘半农、华罗庚、刘海粟……名人辈出,济济多士。山川焕琦、日月叠壁,数百位历史名人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点缀着龙城的文明,犹如朝会时所奏的鸣钟响彻古今……

水之幽远﹒民间龙城……
   
在夜半未醒、雕花饰栋的窗前,我们看到了女才子钱孟钿的倩影;坐在流光飞舞、萤火游动的茅屋寒舍,我们看到了乱针绣杨守玉的巧手。以针代笔,以色丝为丹青,使绘画与刺绣融为一体,带给我们如梦似幻的空间,亦真亦实的世界。“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的常州梳篦,起源于魏晋,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流行于至今。至于象牙浅刻、金坛刻纸、滩簧曲艺等亦是常州龙城民间文化的佳茗甘泉,似水的柔情流淌在离人过客的心田,被潮湿的江南烟雨洗礼了千年……

水之甘泉﹒美食龙城……
   
五月的梅雨泼绿了芭蕉,六月的稻花弥漫着厚重的香味,七月的蒲草,八月的兔葵,都醉倒在龙城的怀里,倒满一壶碧螺春,斟上一杯桂花酿,圆糯米、梅子饼、马蹄酥、银丝面,在潮湿的雨滴里品到了民间生活的风韵。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皮薄酥重、层次分明的常州大麻糕;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的加蟹小笼包;色泽米黄、香甜可口、酥中有脆的芝麻糖色呈金黄、形似金钱、表皮香脆、内质松软、馅心鲜美的豆斋饼;“鲢鱼头味美,三载有余香”汤浓如乳、香气扑鼻的天目湖砂锅鱼头,定让你流连忘返在烟雨纷纭的龙城江南……

 水之温柔﹒旅游龙城……

     孟子》中记载“三里之城,七里之廓”正是印证了淹城的历史。从里向外,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的建筑形制,堪称沃野上袒露的文明遗迹,碧水乡造就的人间杰作。千年古刹天宁寺,内中存有如来佛的带血舍利子,是常州的“旅游之塔”。中华恐龙园是一座将博物展示、影视特效、现代声光电技术与多媒体网络等完美结合的综合性主题游乐园,是常州龙文化的新标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过客沉迷在二胡绵绵、琵琶铮铮、茶香四溢、流水潺潺的龙城;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旅人陶醉于赏一池红荷、阅满卷清风、拂沧海云波的常州……

     水之灵魂,常州龙城……

 烟雨凄迷中,我仿佛看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他们的热血染红了龙城的小街,染红了龙城的斗巷,带来了春花烂漫,繁荣今天。热血洗涤过后的常州渐渐鲜花盛开、争奇斗艳。如今的龙城欣然睁开双眼、吐气如兰,宛如一个身着碎花旗袍的南国女子,披着隽长的发撑起油布伞徜徉在江水边,在新的世纪里,向我们款款而来……

           郭琳(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积极向致公党组织靠拢,现为发展对象)

 
主办单位:中国致公党常州委员会
邮箱:czzg609@126.com    苏ICP备10003730号-1
联系电话(组宣处:0519-8568396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