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会英语而忐忑不安地紧跟着我游新加坡的友人,在去了几天后,长舒了一口气:“不会英语一样能够在这里生活啊。”确实,她对语言的担心纯属多余,新加坡人口约四分之三是华人,虽然通用语言是英语,但无论到哪里,总有人会中文。八天时间,算是浮光掠影地体验了这个花园城市的繁荣与整洁,同时也在自己特别关心的几个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 育
前阶段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是上午语数外三门主课,下午不上课,然后各种课外活动,各种兴趣爱好。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这个段子竟带上了幽默色彩而被网友广泛转发。去了新加坡才发现,这不是玩笑,而是现实。新加坡政府中小学都是半天制课程,剩下的半天是素质型的各种社团活动,如设计与工艺、美术与劳作、体育与音乐等。所以我们在逛街或乘地铁时,常能在国内正常的上学时间看到背着书包回家的孩子,目测那些书包也不是很重。与几个小学生家长攀谈时,问了个常规性问题“孩子回家后一般作业做到几点”,却发现家长大多一脸茫然,即便是初中生家长,也没有关于孩子需要挑灯夜战做到很晚的印象。
虽然如此,学生却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异常——新加坡的培训班、补习班不比国内少,在学校或居民点附近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在一点半放学后就直接走进了那些补习点。与当地居民探讨热衷补习这一现象,他们认为,一来新加坡实施精英教育,从小学起就根据成绩进行分班,小六后更是将孩子划分等级进行分流,这就导致多数家长会竭尽所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二来如果父母双方都忙着上班的话,没时间管孩子,不如干脆报个补习班。当然,如果碰到不折腾孩子的家长,那孩子的功课要比国内少得多,幸福得多。
房 产
近年来,新加坡一直在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榜单上居高不下,可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却很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做到了“居者有其屋”。 这要归功于政府大力发展的公共组屋。“组屋”由政府投资建设并统一定价,以成本价出售给民众,价格十分优惠。组屋制度应该类似于我国的保障房制度,但保障的覆盖面更大,质量更好,管理更高效。
为了让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新加坡,当地友人带我们去贺同事的乔迁之喜。小区交通很方便,处于一个很大的地铁换乘站附近,可以算是黄金地段。一出地铁站,出现在眼前的是整齐的楼房,明丽的外墙,干净的街道,漂亮的树木。友人让我们猜房龄,当得知这个区域的房屋都是80年代建造时,人人表示惊讶。我提出了疑问:“80年代建造的房子就有这么好的电梯了?”友人说,新加坡的组屋每隔几年就会重新粉刷一次,政府还会定期对组屋区进行更新,如修补混凝土剥落、更换污水管、增设电梯等等,所以这里的设施不会比新建组屋落后多少。
当然,除了组屋,新加坡房产市场还有私人公寓、洋房等,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虽说价格不菲,但由于外国人在新加坡购买商品房没有任何特殊要求,且能够申请到利率超低的房屋贷款,因此近年一直被中国投资者看好,听说在去年成交的新宅和二手房中,中国买家占据了28%,首次超过印尼,成为新加坡海外置业第一生力军。我们闻言,对国人之富有不由又是一阵感叹。
交 通
在新加坡的八天时间里,地铁、巴士、轻轨、的士,种种交通工具一一体验过,公共交通便捷高效自不必说,可是打的多次居然没有一次遇到过堵车,这在国内普遍认为大都市堵车是常态的情况下,简直不可思议,尤其是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路并不宽,车也并不少。的士司机告诉我们,新加坡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严格限制私家车,并在控制私人汽车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汽车上路必须先购买一张昂贵的(听说目前已达30多万人民币)、有效期只有10年的拥车证;买车必须缴纳车辆注册与附加注册费、关税、燃油税、路税等,尤其轿车的进口税很重,车价很高;还有为了调控和管理车流量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系统,在高峰时段,汽车经过交通要道路口设立的电子收费站时,就会被自动收取费用……如此不遗余力的措施,且不管是否合理,至少限制私人车辆方面的效果相当不错,许多人住的是价值超千万人民币的房子,却选择不买车子。
不买车子的原因,除了费用贵,还因为出行方便。五条不同线路的地铁、几个不同区域内的环形轻轨,以及密集的巴士,让你出门很快能够找到合适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何况,即使乘坐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地铁,乘客体验也不差:进出站的自动扶梯,人人自觉靠左站立,右边留给有需要赶时间的人作“超车道”;等车的人都自觉靠在车厢门两旁站立,等车厢内的乘客下车后再进入;没有人在车厢内大声吵闹,更没人喝水吃东西……听说高处罚是约束不文明行为的办法之一,,乱扔垃圾、吐痰最高可罚5000新币!所以有人戏谑地称新加坡为“Fine City”,意为“罚款之都”,但“Fine”同时有“美好”的意思,从某方面来讲,或许正是这些罚款让人人遵守规则而创造了都市的美好。

结束了八天的旅行,从浦东国际机场出来时已是深夜。车子疾驰在高速上,月色很美很纯净,一种宁静的感觉、回到家的踏实感慢慢将我笼罩。回想那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用他们的勤奋踏实,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虽然相隔遥远,但同样的血脉把华夏儿女紧紧连在一起。遥祝明天更好。
陈国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