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国语外贸大学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潮语”连篇。他说:我期盼你们能成为未来的“高、富、帅”与“白、富、美”——高在学识、富在精神、帅在行动;白在品质、富在内涵、美在心灵!
幸亏他作了赋予新意的诠释,否则,作为堂堂大学的校长,追捧高富帅、白富美,我想,定会招致广泛的非议。
略带调侃和恶搞意味的“高富帅”“白富美”,起初发源于网络,后在各种大众媒体上广为流传,随之迅速登堂入室,成了许多人日常用语的热门词汇。相信与我一样不谙潮流的人,开始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风格怪异的称谓所指神马。其实很简单,望文即可生义:高富帅分别指男孩的高大、富有、英俊; 白富美是指与高帅富相对应的女孩白皙 、有钱、漂亮。
如果仅仅是一个简称,它叫阿狗还是阿猫,都无关重要;即使非要戏弄恶搞一番,我等老土老朽也大可付诸一笑,不必前去较真。但是,当下“高富帅”“白富美”已经成了年轻人心中完美男人和完美女人的偶像,对“高富帅”“白富美”无比向往。而且,这种思潮正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涌动。一个怪异的简称,竟然得到社会普遍的接受和使用,我想事情就没那么简单、忍不住想说几句了。
“高富帅” 、“白富美” , 原本的一般意义是女生择男生、男生选女生的一种尺度,一种现实社会比较现实而功利的标准。很难评论这种标准的是非,谁也阻挡不了社会成员对这种标准的接受程度,尽管按照这个标准选择成功的婚姻并不都是成功的,更谈不上一定幸福与美满。中国人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所以“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组合是符合标准的一种组合,受到的家庭阻力会很小。 “高富帅”和“白富美”走到一起,就像王子和公主结合,虽然他们未必幸福,但强强联合是强者变得更强的方式之一,这样做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现在的问题是,“高富帅”、“白富美”的偶像尺度价值,正在超越原本的择偶狭义,而演变成一种广义范畴的价值追求,常常在某种选择或决策时自觉不自觉地以此作为重要的考量。这种演绎所显现的正是一个社会对表象、金钱和权贵的羡慕与追捧,并且更可悲的是,正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与认同。这不能不认为是社会文明道德的衰减与颓变。
“高富帅”、“白富美”,是以容貌表象和财富状况去衡量人,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富”。富男和富女们成了男女“屌丝”心中的情感标杆和理想化择偶的目标。这是把爱情和婚姻进行物化的表现。人之为人,更重要的是品德、性格、思想、情感和才能,而不是外貌与财富。在这种社会评价体系里,容貌和财富成为价值尺度的主坐标,而那些更重要更美好的价值,品德、思想、才能等人的内涵,完全被忽视。
称谓,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交往中,以及基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建立起来的。称谓是表象,它的背后是一种社会文明。考察一种文明的本质和特征,一个便捷的途径就是考察其所使用的称谓,以及这些称谓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例如在封建社会,由于严格的官本位制度,以及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就诞生了“老爷”、“小人”“奴婢”“奴才”等称谓;随着社会中人与人的平等尊重关系的强化,就诞生了“先生”“女士”“同志”“朋友”等称谓。
在“高富帅”之类的称谓里,只要富有、美貌,就可以得到正面的评价,显然贫穷、丑陋就会受到负面的评价。追求表面受到激励,注重本质和内涵受到贬斥。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可能造成助长肤浅、浮躁和不择手段的不良风气。 在一个急剧变迁、复杂多元的社会里,人的品德、性格、思想、情感和才华得到健全完善,远比使人的美貌、富有更为重要。
朱静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