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常州市正衡中学会议室内,正举行着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致公党常州市委“爱心妈妈”签约仪式。致公党员陈扣琳与市委会黄富华副主委分别代表 “爱心妈妈”与致公党市委,签署了“爱心妈妈”活动协议书。签约仪式完成以后,前来参加活动的爱心妈妈们围着学生安然问起了冷暖,拉起了家常。
“几个月不见,小安然长高了!”
“安然,这是我自己做的糕点,今天带来跟你一起分享。”
“安然,还记得我家的小弟弟吗?他今天还在念叨你呢。”
在众多妈妈的关切询问中,安然一边逐个回答,一边低头微笑,带着羞涩,也带着幸福。

情系贵州毕节
学生安然,来自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现就读于常州市正衡中学七(4)班。千里之外的学子,如何能够来到常州就读名牌初中?这要从2014年春天的一次调研说起。
2014年4月,致公党市委会组织全体市委委员和部分党员企业家赴贵州毕节调研“致福工程”帮扶毕节的有关事宜。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市委会当场与致公党七星关支部进行了帮扶结对,向为期三年结对帮扶的5名贫困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品;同时,企业家党员、正衡教育集团董事长杨福宽还就帮助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免费培训项目达成了初步意向,决定首先在“学”、“教”两方面对毕节方面开展帮扶。“学”就是由毕节方面选送2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到正衡中学就读3年初中,由校方承担这2名学生3年期间所有的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以及寒暑假的往来旅费。“教”就是由毕节方面选送几名年轻、优秀、有潜力的教师到正衡中学接受培训,把我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回贵州毕节,成为贫困地区教育的“星星之火”,同样,产生的一切费用也是由校方承担。
2014年8月,学生免费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新学期伊始,两名贵州毕节优秀小学毕业生安然、王豪如约而至。市委会在正衡中学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交接仪式。从此,两名贵州学生将在常州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
爱洒龙城大地
异地求学,对于年仅14岁的两名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人生的一次大挑战。他们要在远离家乡的全新环境里学习、生活,还需要跨越一道道坎。为此,致公党常州市委密切关注这两名学生在常求学的过程,从学习到生活。
很快,市委会发现了一个问题。其中一名学生安然,父母没有来常陪读,每到周末假日,同学们都回家与父母团聚时,学校没有饭菜、热水供应,生活上的困难立刻摆在了他面前;同时,作为未成年人,正是需要呵护、需要亲情的时候,14岁的他面临监护和家庭关爱的双重缺失。怎么办?经过市委会社会服务专委会和妇女老龄专委会讨论、协商,决定开展“爱心妈妈”活动,呼吁全市致公党员尤其是女党员在周末节假日将安然同学接至家中爱心助养。《伸出爱手,温暖学子---致公党常州市委助养安然同学的倡议书》向全市党员下发后,得到了热烈的响应,目前已有35名女党员报名,甚至有男党员也强烈要求参加。
如今,一个学期过去,安然已经在15个常州家庭度过了周末,猜灯谜、包馄饨、学电脑、逛常州……每个“爱心妈妈”不仅为他提供食宿,还尽力让他的周末过得有声有色。
在“家”的温暖下,安然从一个内向不善言语的、对常州十分陌生的山里孩子,慢慢开始触摸常州、感知常州,逐渐融入常州;他的思维与行为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学习更勤奋了,明白的道理更多了,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如今,在安然心中,龙城常州已不再是个陌生的城市。
规范爱心接力
助养仍在继续。有的党员刚把安然送回学校,又打电话到市委会,表示希望能够尽早再次带他回家;有的党员报名后轮到自己,二话不说把外出开会、单位工作等事务主动调开,全身心做好“爱心妈妈”;有的党员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助养安排在假期较长的节日,因为这样“可以多照顾他几天”。
面对悄悄凝聚的爱心、不断增加的力量,市委会决定要从可持续性和规范性方面对活动进行规范,将这一好事做好、做实,因为爱心妈妈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既关系到安然同学能否茁壮成长,也关系到今后“学”“教”帮扶能否取得实效。经精心设计,《致公党常州市委“爱心妈妈”活动协议书》正式出台,协议对对甲乙双方(即致公党市委和助养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有关事项做出规定,内容详细到安排安然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长短,并将签约仪式定在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描写的特殊签约仪式和温暖团聚场景。
这次签约仪式,见证了致公党人的真诚善良、大爱无疆的情怀,见证了致公党人强烈的社会服务责任感。“爱心妈妈”们将以签约仪式为新的起点,如运动员赛跑那样,接过爱的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源源不断,发扬光大。
(国珍,明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