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的每个居民不得不认真思考将来我怎么养老。养老问题虽然是个人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
人一旦进入养老阶段,就会随时随地遇到各种各样外在和内在因素的挑战。包括病痛、家庭、经济等诸多要素摆在我们面前。此时,我们不妨先静下来,随遇而安,把晚年生活有个好的安排,真正做到形不妨劳,心不妨逸。逸就是安详镇定的意思,有主见,有计划就能有劳而身逸。老年人就要有这样的生活常态和平常心理。老年了,洁身自好,关心他人包括关心自己家庭成员,体谅他们,给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我们看到一些腐败分子,他们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在私欲和权势的驱使下,经不起名利声色的诱惑,陷入到罪恶的陷阱之中,最后老死在铁窗之内。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保持灵魂的纯洁和身心的健康,就能安心养老,少一些纷争的烦扰,多一些欢乐祥和。
人是食五谷而生存,机体随着年岁而退化。老年了,各种各样的毛病也相继而来有病时才知道没病时的快乐,有事时才知道没有事时的快乐。因此在养老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高养老质量,好比治疗疾病不如预防疾病。
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今天,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无可厚非。“居处寄吾生,但得其地,不在高广;衣服被吾体,但顺其时,不在纨绮;饮食充吾腹,但适其可,不在膏粱。”养老也要追求精神生活,提高养老质量。我们看到那些显赫权威的腐败分子,在名利场中整天忙碌,把生命和精力消耗在无止境的贪欲之中,他们虽然暂时拥有数以亿计的财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那些都是短暂的、外在的,他们拥有时的不安、失去一切时的落差,都是我们不必经历的。做个平头百姓,过着简朴无华的生活,但有着自由自在、心安理得的纯洁心灵,究竟谁从生命的旅途中获得更多?
所以一个能平安进入养老阶段是件幸事。古时有位哲人说过:“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具体就是说经常保持一个平和之心,放下欲望和勇于接受自己的现实,才能真正养老。
钱仁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