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90周年 >> 内容
我与致公党“相知恨晚”
发布日期:2015-09-10  来源:致公党 浏览次数:  字号:〖
 

大约十年前在美国求学时,就已在海外华人圈中偶尔听闻“洪门”的字眼,并得到过其帮助,当时以为只是一个华人帮会之类的组织,因为诸如“华商大会”,“北美华人联谊会”之类的称呼很多,所以没太记在心上,但就如一段感情的开端一样播下了种子,留待以后发芽生长。

五年前博士毕业进入常州大学工作后,由于学校对年轻人有比较多的考核要求,我基本上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科研工作中,由于还负责了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第一台高分辨电镜的筹建和管理服务,基本无暇考虑社会和组织的事情。随着自身业务的慢慢熟悉,逐渐意识到需要走出高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社会的大舞台上,为地方的科技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热量。同时期待能拓宽自身的发展渠道,破解一些职业道路上遇到的瓶颈。早听闻民主党派里专家学者群英荟萃,加入一个合适的民主党派,摆上了我的重要议事日程。于是经过几个月的寻寻觅觅,默然回首,多年以前的致公情缘让我毫不犹豫的做出了选择。

记得在还是入党积极分子时,就得到了市委会和科教城支部老党员对我的关心,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家“的温暖。他们给我细心讲解了致公党的成立和发展历史,知道致公党最早在美国由华侨社团发起,致力于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秉持“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理念,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多积极的贡献。

很巧合的是,在去年加入组织还没“预热”多久,恰逢致公党江苏省委举办的“引凤工程”来到常州,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了服务工作当中。尽管为海归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对接跑前跑后很辛苦,但把自身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同时又在高校工作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扮演他们之间的桥梁答疑解惑,连我们学校的人事处老师都觉得我们这些致公党的志愿者来的太及时了,像媒人一下拉近了海归博士和学校的距离,由衷感觉到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

所在科教城支部组织生活比较活跃,经常邀请省市委的领导来给我们讲座,通过参加几次学习,对我党的历史使命和党员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借用省委米秘书长说的,总结起来一个是“势”,即是要看清目前的形势和自身周围的环境,同时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学会用智慧造势。另外一个是“事”,即是对于党员自己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如果说组织是个“主机”的话,我们党员自己就是“端口”,做好本职对于党派就是无形的宣传。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做好党务工作,包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课题调研社会服务海外联络。尤其对于参政议政,需要有针对性提出建议,可以从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延伸转化,巧妙地与本职工作结合或者自身的爱好相结合,避免业余时间少和资源较少的劣势,扬长避短,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可完成课题调研。

事实上,在高校工作时,我就已主持承担了国家省市里的一些科技项目和与美国的国际合作项目,应该说对课题的立项申报与结题完成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参与党派调研课题还是第一次。在参加市里的参政议政会后,学习到了一些老党员以往课题调研的经验,同时我的一些建议也得到了采纳,并相继得到了致公党省委和常州市委的调研课题立项,连我的一些其他党派同事都有些“羡慕嫉妒恨”了,我想这也是我们致公党才具有的优势吧。

在今年致公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不禁回想当初加入致公党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同时又有点小小的“懊恼”,为何不再早一点呢,真是“相知恨晚”哪:)

 

                        李霞章



 
主办单位:中国致公党常州委员会
邮箱:czzg609@126.com    苏ICP备10003730号-1
联系电话(组宣处:0519-8568396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