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春雷唤醒东方大地,坚持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而留学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缩影,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关于扩大对外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拉开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序幕。如今改革开放步入不惑之年,截至2017年底,有近520万中国学生远赴海外求学,40年上升了10万倍,而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也澎湃而至。
梳理从1978年到2017年底中国出国留学相关数据发现,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学成归国,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其中有73.87%是十八大以来回归的。有专家预测,未来5 年我国将迎来“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我国将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逐步成为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从改革开放之初留学生回国率不及5%,到截止2017年逾八成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主动归国,留学生们“用脚投票”做出选择,数据的逆差缩小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此大背景下,常州的留学回国人数也逐年上升。据市人社局统计, 2015和2016年来常的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分别是812和965人,增长18.8%,其中学士学位人数和比例明显增加,这也说明留学回国人员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在今年举办的第九届“引凤工程”上,我市各用人单位成功与来自日本国立富山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4位海归博士签订工作协议,并与49名留学人员签订前期意向书。
我们用40年光阴谱写腾飞的奇迹,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走过不平凡的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日趋完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高精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的大国外交格局正在彰显魅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正在推进,改革取得成效,开放行稳致远。从民生到行政效率,从高铁到移动支付,从治安到基础建设,国内现代化的便利生活让留学生出国后有了不小的心理落差,无怪乎在华人留学生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国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对留学在外的游子来说,爱国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一条标语,而是油然而生的情感。致公党常州市委主委蒋鹏举就在其《留学改变我的世界》中深情地写道:“留学让学子们学会的恐怕还有更加爱国。这个我的感触特别深,因为我认识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这样的。只有深入地了解外国政治、经济、文化,才能更加明白我们国家一路走来的不易,才会有更加强烈地为国家实实在在做事的愿望。”
近年以“90后”、“00后”为主流的青年留学群体在出国之前可能并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甚至很多都是“愤青”,然而当他们走出国门亲眼目睹西方社会的现实,打破了之前对西方社会的盲目幻想,学会更客观、辩证地看待中国,很多都成长为自愿为中国点赞的爱国青年。以移动支付为例,在我国迅速迈入“无现金社会”、移动支付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的背后,正是有国家体制和实力的支撑。斯坦福大学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说:“20年前,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信奉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美国制度和价值观,并且为此痴迷。但如今时代变了。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近中国留学生对国家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自信越发增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快速发展的中国为很多归国留学生梦想的实现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和平台,据统计,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海归,大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海归。留学生回归后,以他们的学识、才智和创新创业精神,投身“两个一百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宝贵力量。如果说,数十年前中国百废待兴之时,鼓动海外游子归国的,是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那么在大国崛起走向富强的今天,吸引留学生回国发展的,除了那份赤胆忠心,更融入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青年学子负笈海外、励志报国的40年,是中国教育学习、借鉴、赶超的40年,是从人才输出到人才回归的40年。回顾40年的留学事业发展历程,我国留学事业呈现历史性、格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留学工作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强起来的中国将以更自信包容的胸襟拥抱世界,展现大国风采,迎接更多的海外学子学成归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动力。
今年我有幸进入我国民主党派中唯一的侨党——中国致公党的常州市委机关工作,从近年来我国及我市留学生的归国潮里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独特魅力和无限机遇。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海外华侨主动为抗战发起募捐甚至浴血抗敌;在祖国强盛的今天,大批留学人才学成归来,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时代在变,但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始终不变,这令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今后我将学习和传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秉持我党“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尽心尽责为党工作、为党员服务,在新形势下积极做好服务海归创新创业工作,不仅是将人才“引进来”,更要帮助海归人士们“留下来”,用一点一滴的关心和支持,免去海归学子的后顾之忧。
朱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