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常州市委会主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举作三篇大会书面发言,现将发言摘登如下。
构筑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创新资源有效配置
我国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同梯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优势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区域创新系统功能布局不完善,创新系统成长动力不足,城市间科技创新竞争无序等方面,为此建议:
一、分级分层治理,做好空间布局,促进省域、城市群、城市、园区等不同治理体系之间的统筹协商和利益协调,构建全链条产业创新支撑平台。
二、优化营商环境,清晰技术产权,保障创新生态系统的自然增长动力;有条件的可探索建立国有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更大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强统筹指导,引导各地建立区域科技创新的差异化定位和发展路径,实现优势互补和差异化发展,将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国家发展体系。
聚力打造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样板
目前全国有各类国际合作园区300多个,但是园区发展存在创新生态系统还不完善、创新合作资源受限趋紧且竞争激烈、人才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样板,引领推进国际创新合作园区提质升级,建议:
一、以“有效竞争”为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指导,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二、以“试点试验”为突破,鼓励先进园区建设“开放创新试验区”,先探索再推广。
三、以“人才优先”为导向,优化外籍人才引进政策和服务,加强人才国际化进程。
破解车规级芯片卡脖子问题,提升新能源汽车全球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然而我国车规级芯片严重依赖进口。为构建自主可控的车“芯”生态,建议:
一、出台产业引导政策,带动产业链上游发展;通过需求端和供给端深度融合,对汽车行业中车规级芯片进行分梯次梳理和政策引导。
二、在科教资源丰富、芯片产业集中、新能源车辆产量大的区域设立国家车规级芯片创新中心;完善国产车规级芯片检测能力和认证机制,集中力量突破新能源汽车卡脖子瓶颈。
三、通过收购兼并、互补融合等举措快速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产学研用将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布局,鼓励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优先发展。
|